美国最大的本科申请系统 Common App 每年1月和3月都会公布本招生季的平台申请数据,也就是在早申请截止和常规申请截止后。
就在3月28日,CA更新了一份国际生申请报告。
往年CA都只统计总体数据,但今年特意对“国际生”(非美国国籍且在美国之外读高中)单独进行分析,研究了来自中国、加拿大、韩国、印度等不同地区申请者的特征,以及申请行为差异,包括参与提前申请(与家庭收入具有相关性)、申请学校数量、提交标化分数等行为模式。
这份报告有哪些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下面一起来看下。
美本申请整体趋势
根据CA官方数据,2014/15到2021/22学年期间,国际生申请人数从31,456人持续上升到51,426人,增长了63%。在此期间的各个申请季,国际生在整体申请学生中占比约为4%-5%。
具体到国家,中国是国际申请数量最多的,其次是印度、加拿大、韩国和巴基斯坦。其中在2021/22申请季,中国的申请人数高达12113人,占国际生群体的23.5%。同比2014/15申请季,增了26%。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美本的申请经历去年的低谷后,已经开始复苏增长了,预计今年应该也是继续上升的趋势。
跟2019年之前不同的是,疫情之后多国混申请或英美双申的趋势比较明显。申请大军的课程体系也呈现了多元化,AP、A-Level和IB百花齐放,但从目前搜集到的录取学生情况来看,美本录取依然是以AP和IB体系学生为主。
不同地区国际生特征
按照地区分布,Common App还发现不同地区的国际申请人的群体特征非常明显。该报告从不同国家申请人的性别、家族第一代大学生、申请费免缴资格比例揭示其不同的群体特征。
首先是性别比例差异。数据显示,仅有37%的巴基斯坦学生、39%尼泊尔学生,43%印度学生和44%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学生是女生,远低于该平台申请人整体均值(56%),也远低于加拿大(54%)和尼日利亚(54%)申请人。
中国申请学生的性别比例较为平衡,女生占比为48%。
其次是申请人作为家族第一代大学生的占比。印度(8%)、新加坡(8%)、韩国(9%)、土耳其(10%)、加拿大(13%)申请者中该群体比例较低,但40%泥泊尔申请者是第一代大学生。中国申请者中,第一代大学生占比为26%。
最后是经济差异。美国大学一般向学生收取数十美元至上百美元不等的申请费,无论录取与否,该费用概不退还。然而,家庭收入低于某个特定水平的学生有资格免交高校的申请费用。因此,获得申请费免缴资格的学生比例可作为评估低收入状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88%来自尼泊尔和66%来自巴基斯坦(66%)的申请人都能获得申请费豁免,而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的申请费豁免比例不到10%。
中国学生申请策略
不同国家申请者除了具备不一样的身份特征,还在申请行为模式上有所区别。
比如在申请数量上,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学生平均每人能提交11份+申请,几乎是 Common App平台整体平均(6.13份)的两倍,当然,中国大陆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印度的人均申请数也不少,几乎都是8份+,而加拿大、新加坡的申请人平均只提交4份+。
其实申请多所学校也是普遍申请人会选择的策略,毕竟没有人愿意把宝只压在一所学校上,风险太大。但是如何选择学校,也是有很多技巧在上面的。下面数据就能充分证明。
另外一项得以衡量申请人经济状况的标准是提交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ED)申请者的比例。ED为绑定性质的申请方案,这意味着通过ED申请的学生,一旦被录取必须承诺入学就读,并撤回其他所有学校的申请并不再申请其他任何学校。一般而言,ED申请学生的录取机会远高于常规申请。
尽管ED申请向所有学生开放,但家庭背景较富有的学生更可能选择ED方案,因为他们不必申请助学金,更不用操心助学金额度高低。
中国大陆65%的申请人走 ED 早申请,几乎是Common App平台整体平均(13%)的5倍!
CA把低于25%录取率的学校定义为Highly Selective(高选拔性),因为有了上面的65% ED比例,76%这个数字也不奇怪了,ED肯定是要冲高的嘛。
甚至25%的录取比例在中国学生申请目标中,已经算是非常友好的了,大家都在争取的前30,可能只有一个佛罗里达大学能高于25%,并且这还没有把国际生录取率单独拿出来做讨论。
总体来看,很多中国申请者都有一个追逐名校的梦想,且会采取ED策略来尽早上岸,人均提交8份左右申请,来最大化提升拿到offer的概率。
从官方的数据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美国大学对于申请者的学术能力、个人素质、软硬实力关注度更高了。想要申请名校的同学,需要尽早准备。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