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开学季即将到来,踏上出国留学征程的留学生们,是否做好了准备?远离父母亲人、独自在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这对每一位留学生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人生经历中,出国留学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作为留学生,他在异国他乡的留学初体验又是怎样的呢?在其新近出版的《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一书中,他就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本文摘自施一公著《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中信出版集团、大象出版社,2023年4月。
启程赴美
1990年3月,我顺利地在北京的美国大使馆签证处获得F-1学生签证,去往位于美国中西部埃姆斯小镇的艾奥瓦州立大学读书。之后的几天,我跟河南的亲戚朋友做了告别,妈妈和二姐云楠陪着我到上海,住在爷爷家里。我在上海的百货店里购置了个人用品。1990年4月2日,星期一早晨,爷爷、奶奶、妈妈和二姐送我到上海虹桥机场,我们在登机大厅门口照了全家福。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亲人挥别,一个人走进出入境检查大厅。当年中美之间的航空交通很少,每周总共只有3班飞机飞往北美大陆,都是国航的班机,分别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的上午起飞,航班号分别为CA981、CA983和CA985。我乘坐的国航CA981于上午10点准时起飞。
经过在东京、旧金山、明尼阿波利斯的周转,24小时之后,美国时间4月2日晚上8点半左右,我终于抵达艾奥瓦州的得梅因国际机场。很糟糕的是,我临行前忘记了联系接机,只好在机场手忙脚乱地使用公用电话向学校求助,但学校已经下班,我只能留下录音信息。最后,我终于联系上一位住在埃姆斯的朋友老刘,他开车赶到机场时已是晚上10点多。他接上我,把我送到一位叫贾浩的中国留学生的家里时,已是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