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本地方言也融合了各个地区的语言
福建话、潮州话、广东话、马来语……
不管是初来新加坡还是呆过一段时间
小伙伴们在与本地的华人同学交流的时候
也许会发现
即使都说中文
两地的用语还是有些许差异
你有没有曾经对身边不时听到的一些句子
感到一头雾水
本篇就来给小伙伴们盘点一下
“坡式俗语”以及
那些你不知道的“行业黑话”
一起来看看里头暗藏哪些玄机~
烧水
这里的烧水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烧一壶水”,“烧”在这里指的是“烫”的意思,烧水就是滚烫的水。有时候在外面买东西也会听到卖家问“需要烧的吗?”,其实就是问“需要热的吗?”
一个字
“一个字”等于5分钟。 在中国如果问时间:“同学,现在几点了?”“6点20了”。如果是到了新加坡就是另一个画风了:“同学,几点了?”“哦6点4个字“。
在新加坡,“字”代表闹钟上的数字,从一个数字到另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正好是5分钟,所以“一个字”的说法在这里被普遍使用。比如,6点15分就是6点3个字!
巴仙
“巴仙”就是“ Percent ”的音译,新马地区的华人通常都是用巴仙来表示百分之,“20巴仙”也就是“百分之20”的意思。
有时候在这里的商场逛街,遇到打折或者促销活动,例如原价基础上享有30%折扣,国内一般会说打7折,但这里的卖家或者sales一般会告诉你“今天我们有30巴仙的折扣哦”,下次听到这个说法小伙伴们应该都懂啦~这里的“巴仙”跟“八仙”没有任何关系啦。
做工
做工即上班。“做工”的字面意思听起来像是在从事搬砖等体力活或是农活等用大量劳力的工作,不过在新加坡,任何工种的人都会用“做工”来代指“上班”,并不单单指体力劳动,包括白领、蓝领等办公室职位等。比如:“下个月国庆节放假,不需要做工。”
还钱
还钱即买单、结账、付款等意思,而非俗语中“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中的“还钱”。
在新加坡吃饭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问服务员,“去哪里还钱”,其实就是在问“去哪里付款?”,或者有人要付款时对服务员说“还钱”,其实就是“买单”的意思。
巴刹
巴刹即为市场、集市,一般指菜市场、小贩中心或者农贸市场。“巴刹”一词音译自马来语,原来的拼法是“pasar”。新加坡的巴刹还有“干巴刹”和“湿巴刹”之分,一般建立在人流密集的组屋下。
巴刹售卖的商品价格也通常比超市中的价格更实惠,有时候可以在这里淘到不少新鲜又少见的食材。
按钱
“按钱”指去ATM机取钱/提款。因为去提款机取钱时,必须先按密码,所以在新加坡,就渐渐约定俗成“按钱”代指“取钱”。
“我先去按钱,我们三个字在这边等。”小伙伴们现在应该都get到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马来风光
马来风光就是辣炒空心菜。另外,在新加坡空心菜还称为雍菜。“马来风光”是一道以马来人常用的参峇辣椒酱烹炒蕹菜(空心菜)的菜肴。在菜单上看到“马来风光”可不是指马来西亚一日游哦~
一粒
在新加坡,“粒”就是一切圆形物体的专用量词,虽然这是错误的用法,在这里却常常听到,所以就有了一粒苹果、一粒篮球、一粒榴梿、甚至一粒星球的奇怪组合。“万物皆可粒”在这里是真的!
德士
“德士”在这里指出租车/计程车,是英语“Taxi”的闽语音译。所以某些时候听到本地人说的“坐德士”就是指“打车”啦。
这些词语在新加坡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
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容低估的语言价值
汉语用词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可以很快吸收当地文化
衍生出具有新的生命力、新涵义的词汇
新式华语反映了新加坡文化最丰富多元的一面
“坡式”华语和英语同样也体现了新加坡人的语言特色
成为本地社会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