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学签对于有些人来说,的确是难于上青天,接二连三地被移民部一拒再拒,甚至还要闹上公堂,请法官大人给自己明冤;但对于有些申请人来说,加拿大学签却是世界上最简单的签证申请,自己马马虎虎潦潦草草准备的,还故意踩雷说自己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留学后能转移民,却很快就获批了。所以,加拿大学签被很多人称为是一门玄学。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一起剖析加拿大学签到底“玄”在哪里?是什么使得本是严肃的学签申请在民间却被传成了掺杂风水命理意味的神秘学?
首先,加拿大学签申请量巨大,远超过移民申请。
据移民部公开的数据信息,2017年1至6月移民部受理的永久居民申请是187,876份,获批率是91%, 通过联邦快道申请永居的获批率更高,达到98%。同期,移民部受理的学签申请是307,850份,获批205,748份,获批率只有66%。虽然这是五年前的数据,但因为有同期可比性数据做参考,所以更能让我们看到永居申请与学签申请在获批率上的比对。
学签申请量大的原因是申请门槛小,只要拿到学校录取信,没有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条件限制,下至五岁幼童的小学生学签,上至60多岁探亲妈妈的境内学签都会被移民部受理。而永居申请,有层层关卡与条件限制,年龄、学历、工作经验、雅思成绩、有无雇主支持等这些条件已经在申请系统里做了过滤与筛选,最后能提交申请给移民部的人本身已是相对优质的候选人。申请量大、门槛低自然就意味着拒签率高。
其次,学签审理的标准没有具体量化。
加拿大移民申请标准经过100多年的演化,时至今日,已经有了一套国际上几大主要移民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采用的移民打分系统机制。这个移民筛选系统把年龄、学历、工作经验、雅思成绩、甚至移民申请人的适应能力都作为评审标准进行了细致的量化,所以无论是申请人自己,还是移民咨询从业者,都能够从中获取做决策定方案的依据。而学签申请在标准上却是大而化之,至今没有具体的打分标准,也很难建立起一套客观的审理评分系统,主要是依靠签证官的业务素质来做主观上的审理。移民法对是否发放学签做的评判标准如下:
· 是否有录取信?
· 是否交了学费?
· 是否能真实地积极地在加拿大学习?
· 是否有能力负担学生自己及陪读家属在加拿大的生活费和旅行费?
· 是否验了指纹能做背景调查?
· 是否通过体检?
签证官就是根据以上这几个大而化之的标准来做主观评审。所以我们就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学签审理状况。移民部官网上对申请学签的准备金指导标准是有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中小学生交上来的留学准备金20万人民币就可以了,但在现实操作中,中国申请人普遍是提交40至60万人民币的准备金,通常还会配上房产证与车辆登记证,这也是针对中国学签申请文件清单上所提及的。
有趣的是,这个资金能力对于很多印度学签申请人来说简直是难以企及的标准,他们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申请留学,但印度却是加拿大留学生来源的第一大国。所以,不同地区的签证官根据申请人来源国的不同国情与国民经济负担能力,也都有自己的主观经验标准。
正是因为学签审理标准没有量化,所以经常出现的几大拒签理由,比如学习目的真实性,滞留加拿大不返回原国的可能性,留学资金来源的可信性等都是依靠签证官对申请材料的主观经验而判定的。也正因为如此,学签拒签率比移民申请拒签率高得多,由其引发的司法复核申请率也高于由移民申请所引发的。
最后,学签申请的复杂性更高。虽然学签审理流程比移民签证审理流程简单,通常整个审理过程短则一周内,长则三个月内就能结束,但是对于我们移民事务从业人士来说,在学签申请上遇到的细节性问题却远远多于移民申请。这些复杂性主要是因为申请人本身的情况各不相同决定的。比如陪读父母的境内旅游签转学签,在申请的时间节点上,以及前置课程学习的要求上都是要注意细节的。其他一些情况,比如申请人的学习是否存在大龄倒读、专业跨度大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真实、学习成本与回报是否有说服力这些点也都是在申请材料准备过程中要涉及到的因素。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探讨了加拿大学签申请成为玄学的原因主要就是申请量大、申请标准没有量化、以及申请人本身情况更具复杂多样性。
虽然学签申请有一小部分是靠运气,但大部分还是要靠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认真细致地准备申请资料,毕竟马马虎虎潦潦草草故意踩雷准备申请就能获批的概率在现实世界里还是非常小的。每一份申请都值得认真对待。
欢迎关注金吉列留学,与我们一起学习成工,消除加拿大留学移民路上的信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