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地震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对于日本而言,三天一小震5天一大震便是家常便饭,出乎意料的是,灾害对于日本造成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政府方面,早在1961年,日本政府便已经从法律上确立了公共电视台和媒体在国家防灾体制中的地位。于是日本广播协会(NHK)承担起了唤醒民众防灾意识,科学应对灾难的责任,民众总能从NHK那里获取可靠的信息与指导。
安全教育方面,日本人养成了很强的防灾意识。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储备有防灾救急包,里面有储存的应急用品,如食品饮料、手电、打火机、收音机等。这些用品都可以在专门的防灾用品商店里买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大力的宣传教育让日本在减灾这一方面如此优秀。
建筑方面,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日本总能将灾害损伤降至最低。学习日本防灾文化,提升全民安全意识,让减灾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