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第一关,是本科院校、GPA、语言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等硬实力,其次便是背景方面的软实力。背景提升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科研经历。科研经历不仅能提升你的学术背景,同时还是你相关能力和素质的体现,这对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国外院校而言,是一个近年来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一段厉害的科研经历甚至能弥补硬实力方面的不足。
哪些专业需要科研经历
一般来说理工科和认为社科类都需要
偏研究型的文科,如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分析等
注重理论型的学科,如金融、经济学、管理科学等
部分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的商科,至于那些应用实践导向型的文科、商科专业,申请时比较看重实习经历,所以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习上。有些专业对于科研和实习都十分注重,比如机械工程、计算机、数据等。所以要提前了解好意愿申请的院校的要求,提前做准备。
科研经历的意义
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
单纯的听课可能让你没有“实感”,对于自己专业的研究方向、实际情况也不甚了解。
可能不少低年级的同学选择专业都会比较迷茫,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真的喜欢这个专业么?科研经历就可以让你在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自我突破。因为科研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这样才能真正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对这个专业非常感兴趣,愿意为此一直钻研。
对留学申请的重要性
虽然申请要求中一般不会直接要求学生有科研经历,但国外院校注重学生的科研经历和能力都是心照不宣了,尤其是要申请顶尖名校的同学,科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顶尖大学都非常重视学生参加过什么样的科研与实习项目,如果学生学术背景不够突出,很可能就会被拒绝。
科研经历是学生学术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反映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更是丰富申请材料的重要内容。要知道,有可能你与你的竞争者 “硬实力”都差不多,毕竟高分学霸在申请者中一抓一大把,但如果你的申请材料中出现一段非常厉害的科研经历,那就不一样了。
而且很多面试中也很大概率会被问及科研经历。
怎么做科研项目
科研经历自然是与申请的专业方向越靠近越好,这样才能证明你的学术背景和能力。对于继续申请本专业的同学来说,最佳的科研期是在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后,也就是修完了专业基础课之后,一般是从大二开始,最晚大三下学期一定要做了吧。
如果是想转专业申请的同学,就需要尽早规划科研了,一是要了解这个专业适不适合自己,二是通过科研找到自身专业背景上的缺陷,调整后续的学习方向。建议这些同学的第一段科研不要找太难的,可以先通过第一段科研对该专业有了初步了解,确定了申请目标。第二段科研再做更加专业深入、含金量更高的项目。
其次,一段长期而深入的科研经历,要好于数段短期而浅显的科研经历。科研经历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来说2段有意义的科研经历即可。如果是类似或者意义不大的科研经历,做多了其实也是浪费时间,万一影响到本科学习时间更是得不偿失。
最后说说关于国外科研项目。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如果是申请顶尖院校,有海外经历背景的学生录取率会高一些。但其实如果不是博士申请,就不一定需要海外背景提升,国内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满足了。如果目标是Ph.D或者偏研究型的硕士,有海外科研经历也是很加分的。
进行科研项目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自己申请课题。也就是大创、挑战杯等项目,低年级同学、第一段科研可以选择这样做,只需要组个队,找到指导老师即可。但是这样会涉及到项目选题、经费、科研目标、具体工作等问题,需要自己把握好。
另一种则是申请加入教授的课题研究。在确定了想做的科研领域后,应该主动去了解所在学校及周边哪些教授在做这些研究,参照自身兴趣和条件进行排序、选择。
如果是自己的专业课老师,可以课后直接交流;如果是自己不认识的老师,可以直接发邮件,简要介绍自己,询问是否可以加入,也就是俗称的“套磁”。收到导师回复后,可以约见面谈,详细谈一下科研项目的内容和自己可以参与或者完成的工作,以及自己的时间规划。
此外,也可以联系在教授的实验室里工作的师兄师姐,向他们请教关于寻找科研项目、联系教授的建议,或者询问他们能否将你推荐给教授。如果能在申请材料中必须附上科研项目导师签发的证明或推荐信,这样才能互相印证,你的申请材料才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