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顺周期决策
即在一个周期内, 不顾自己的特质 ,哪个热门就选哪个。
这种类型是典型的“顺周期”决策。
企业、行业、国家经济、乃至世界每一个有机体,都有生命周期,都会经历从诞生、生长、衰退到结束的过程,“顺周期”包括处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快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每当一个行业爆火的时候,人们一窝蜂地就涌进去了,从干外贸、进外企、去投行,到现在的互联网大厂皆是如此。
尽管吃到红利的人不少,但顺周期决策仍有很大的风险。
误区二:形式主义决策
即不在乎研究生专业;什么专业都行。
“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一种思维模式,是典型的 “ 形式主义”决策。
什么是形式主义?就是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清楚为什么要上大学,或者不知道为什么要读研,只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就做了。
名校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教育上的投入和努力不能只盯着局部和短期目标,而是要着眼于人的一生。
来到这世界上, 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活出100%的自己,实现个人发展最大化 ,而不是在未来成为某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忽略专业内容、无视个人潜力的挖掘,是无法实现个人发展最大化的。
过度追求形式的另外一个结果是——社会越来越卷。
内卷的本质是持续付出更多努力,但个体的总收益不断地减少。
这正是很多高校学生的现状:每天都在与分数、绩点、排名博弈,十分辛苦,但却未必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为获得更高的绩点,更倾向于选择一门能拿高分的“水课”,而非对于自己了解专业领域真正有帮助的课程;
为获得更具有“含金量”的履历,课外活动的标准更倾向于选择能镀金的经历,而非能够学到东西、或者能获得更深层次专业洞见的课外活动;
为进排名更高的学校,更倾向于选择一些申请难度小的项目,而非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具有能力的项目。
如此一来,他们很努力但收益却不断减少,此时努力和结果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只是为了卷而卷。
内卷的结果是什么?
人才同质化严重,人才价值下降。
误区三:经验主义决策
即用“旧社会”的经验,做“新社会”的决策。
这种类型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决策。
人类90%的决策都靠经验,学术研究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假设,经验诚然重要。
但若把经验主义当真理去用便大错特错了。
经验主义决策犯了两个错误:
- 忽略了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仍在用新瓶装旧酒,但老的那一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社会”的人才需求了。
- 习惯性地运用认知层次较低的感性思维模型,使得我们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战略决策,我们需要突破感性思维模型,用更高级别的认知(决策模型和科学理论)来做专业选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