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名校如此受喜爱
首页 > 顾问主页 > 为什么美国名校如此受喜爱

为什么美国名校如此受喜爱

2023-02-19...

阅读:53 收藏:0 评论:0 点赞:0

3秒免费留学费用评估

提前算一算,出国留学要花多少钱?

获取验证码

开始计算

潘石屹儿子正式入读哈佛!1500万美金捐赠生效?为什么中国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去美国?

前段时间,一条消息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那就是潘石屹的儿子,正式入读哈佛了!

(图片来自女士的instagram)

不少人都在热烈讨论是不是潘石屹向哈佛捐赠的1500万美金生效,但我却注意到另一个事实:

潘石屹早在他3个孩子还是初中的时候,就把他的孩子送出了国。如今长子潘瑞早已经从英国华威大学毕业,现在又一个孩子已经进入了美国的哈佛大学。

可见潘石屹对英美教育的青睐。

尤其是美国大学,2014年潘石屹和他太太领导的SOHO中国基金会一成立,他们就向哈佛捐赠了1500万美金,在隔了三个月之后,又向耶鲁大学捐赠了1000万美金。

捐赠目的是旨在为那些被世界顶尖学府录取、攻读本科学历的中国学生提供经济资助。(这个初衷真的很好,而且变相也会提高美国名校录取中国学生的几率)

而喜欢美国大学的中国名流,其实并不仅仅是潘石屹先生一个人。

早在2014年的一份胡润研究院《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就显示:

90%的亿万富豪,都选择把孩子送出国; 千万富豪中,也有80%的人都选择把孩子送出国。 而首选地就是美国。

同时,我们越来越发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有 不错的经济能力 的同时还 更有文化和素质 的家庭。

这些家庭里面的父母,在孩子慢慢长大之后,都不约而同会做出一个选择——

把孩子送去美国读书

所以,不管中国教育界承认还是不承认, 美国的教育界正在跟国内抢夺越来越多优秀的学生。

在去年10月份的一场《中美关系闭门研讨会》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康先生更是说了一段非常振聋发聩的话:“现在了解一下中国较有素质的人,孩子都在哪儿?反正我女儿是在美国,其他我接触到的很多的人, 上层的、中层的、知识分子的,一说起来孩子都是在美国。 龙永图说他的孙女在美国,他虽然感情上有点接受不了,但知道那种内在的力量,谁都抗拒不了。

 什么道理?软实力。

教育、科技、人文,这个基本常识层面的东西,你要跟它对着来,何必呢?”

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的名人把孩子送去非常好的国际学校,或者大量给美国高校捐赠,其中很大的一个目的,都是为了给后代铺路,希望他们进美国高校的机会更大。

(2014年,香港陈氏家族向哈佛捐赠3.5亿美金,创哈佛四百年单笔捐赠历史之最)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知道的名人, 纵观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家也越来越喜欢把孩子往美国送。

有条件的,高中就送出去,条件稍微没那么够或者没那么舍不得的,就本科或者硕士的时候把孩子送去美国。

很多的父母,已经把送孩子去美国当成了孩子未来的稻草

所以,为什么这些中国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如此青睐美国的大学?

最根本的原因,

是中国本科与美国本科的巨大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什么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地聊一聊。

在美国,孩子更因为喜欢才上大学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认为大学学位必不可少,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阶梯,不上大学就等于未来一片灰暗。 学生身上的压力很大,超过70%的高考生每年都急切地进入大学。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读大学才有出路,很多人都没有想明白。这样的中国大学,也更倾向于普及教育。

而美国大学,则以其在本科教育的严格学术而闻名。

在美国,即使学生不读大学,美国成熟的高中教育、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平等尊重的社会环境,也能让他们在社会上衣食无忧。

所以美国基本上只有那些喜欢学习的人会选择攻读大学学位。因为热爱而去学习,内心更加自由,也更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入学标准的全面

在入学标准上,中国大学几乎只看高考成绩。高考成绩也是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占比最高,其他学科,比如体育,在高考中占比很低。

并且,高考是“一考定乾坤”。按照心理学和概率学的经验,当我们越是把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一次机会上的时候,成功的几率越低。

美国大学录取的情况则截然不同。

美国不仅仅要看SAT(相当于美国高考)分数,还要看9-12年级的GPA,还有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课外活动、实习、研究、论文…… 越是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成果,越被重视。

比如美国高中的GPA分数就是如此,需要至少3年一直努力,才能得到一个好的平均分数。再加上考察的东西除了学术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课外活动。SAT也还能多次考试。

所以,中国大学的入学标准相对单一;美国大学的入学标准在多样性、人性化程度、考察学生本质能力的深入程度和全面程度,都要好一些。

最起码,学生不会因为只能高考一次,而始终担惊受怕自己会失手。

学生知道,自己未来有很多选择

要上中国的大学,必须确定专业。定专业在申请大学时就已经完成。

学生入学后也一般不能换专业,一旦你选择了一个专业,即使你再对它不感兴趣,你基本上还是要坚持学习它。

虽然双专业或者转专业是可能的,但学生往往需要在其原来的专业中获得非常优秀的GPA,才能转专业或者被批准双专业学习。

美国在专业上的限制则小很多。

申请美国大学可以定专业,也可以不定专业。而且美国的本科教育,尤其是私立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在前1-2年往往会实施“博雅教育”,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都是未决定专业的,学生广泛涉猎“工商文理艺”各个学科,探索各种可能,通过广泛的不同科目的学习去树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同时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同时,美国大学内部转专业也相对容易。

学生通过申请一个不那么受欢迎但独特的专业,也有可能进入学校,之后,他们可以内部转到学校的另一个专业。

所以,美国大学的转专业率也是很高的。也就是说,整个大学生涯中都可以改变专业主意,不怕自己学的东西不喜欢之后不能换。

课业的考察方式,是真正能学到知识

就大学考察的内容而言,中国大学倾向于更多地记忆课本知识,美国大学更注重“沟通”你的学习。

在中国,95%的大学生努力记忆大量知识,以便在期末考试时有很高的GPA。在美国,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考试,学生50-60%的努力用于考试或记忆知识;其余部分则放在论文、演讲、手头的研究项目、团队合作或报告分析中。

首先,这是因为美国将“沟通”视作大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如果你不能很好地传达你的想法,美国教授会给你低分;其次,美国大学很重视知识的“用”,做项目有助于巩固我们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

相反,仅仅重视考试的中国大学,则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那么重视。

所以,在这样不同的考察方式下,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大学,“开始”很重要,而在美国大学,“结局”更为重要。

中国学生花了12年以上的努力来为进入大学做准备,但一旦进入大学,大多会放松学习的紧张程度,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能毕业。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进入一所优质大学是极其困难的,但一旦你被录取,就相对容易毕业。

在美国,你则要努力学习、研究到有很好的成果才能毕业。所以在美国大学里,毕业要比被录取困难得多。

也因此很多学生在美国大学里面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毕业之后还依然继续保持学习,这与美国大学的对学生“自驱力”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重视学生“革命”的本钱——身体

中国大学前2年一般都会有体育课,武术、排球、篮球、太极、跑步等等,虽然多,但是中国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如学术课程。

学生上体育课也往往是因为打分很松,更容易拿高分,大多随便上一上。

美国的大学则非常重视体育。

美国大学在体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不仅大学运动队负责人收入非常高,还会给学生非常大金额的运动技能奖学金。再也不会有哪个国家会像美国一样,因为一场橄榄球比赛吸引5万以上的学生到现场观看。

美国大学之所以如此重视体育,首先是因为美国大学的运动队大多商业化,运动联盟给学校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合同。对现在财政紧缩的美国大学来说,这项收入非常重要,美国大学也很青睐体育特长生。

所以美国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整体都非常重视运动。这些运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非常有助于锻炼学生承受“失败”的能力,而且体育运动往往讲究团结合作,所以这也非常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和“协作能力”。

总之,通过种种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术的偏重上、价值观上、培养学生的方向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你会发现,美国大学所有重视的这一切,都是从孩子本身的利益为出发点。

这样的出发点,让中国的家长和孩子,特别有安全感。

中国父母爱送孩子留美的根本原因——安全感

就像携程创始人梁建章表达的那样:

中国的中产家庭很多东西都不缺了,但却非常缺一样东西,那就是安全感。

(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携程中高层都把孩子往美国送)

这种 安全感,会让家长和同学们 信任 美国的大学,他们知道美国大学的这些教育方式,孩子更有机会成长成健康、快乐、自信、有道德又有才华的孩子。

这么一对比,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教育,给家长和孩子安全感的地方真的很少。

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中,明明已经越来越青睐有自信、个性、创新和想法的年轻人;但是我们的学校,却还在教孩子要听话、要谦虚低调、不要随便发表意见、要和别人统一行为……

甚至有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只是在中午的时候不习惯和其他孩子一样睡午觉,都会被老师惩罚。

又比如现在孩子更重要的是涉猎 全面的知识,学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身边的一切能力和资源,把自己在做的事情的成果最大化;但我们的学校,却还在教孩子 要吃苦,要勤俭节约,要忍辱负重,看跟考试科目有关的书,做跟提高考试成绩有关的事。

这样也许没有错,但它已经不适应时代。

我们不知道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是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是不是能够很好地生活下去。

这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忧虑的一点。

所以,也许很难听,或者很扎心,但是夏老师还是要说的一句话就是:

国内教育界培养孩子的理念,

需要更新了

21世纪世界上最神奇的现象之一,就是中国迅速腾飞的经济,无比地快。到2010年,中国就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个经济蓬勃发展下产生的中国中产阶级,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崛起,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格外看重。

但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很多中产以上家庭,苦哈哈地到处奔走拜访了一所又一所的国内学校才发现,竟然没几所学校能够教给身处这个时代和环境的孩子,最应该学的东西。

于是大家这才发现,中国的经济是发展起来了,却一不小心,把教育给落下了。

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 ,有经济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更有很多教育界工作者的的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孩子到底有没有教好,我们往往要10年20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 很慢很慢 。

所以我们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去跟比我们发展快50年,快100年的那些国家吸取经验。

在我们重视每年飙升的GDP的同时,分一点注意力给教育和孩子, 把这些被落下的孩子的教育跟未来的社会匹配, 为他们铺好路,家长也更放心。

毕竟,家庭的未来是他们的,社会的未来,也是他们。

这件事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我们也会做好本职工作,做更多对教育有意义的事情,期待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的教育有更好的突破。

志坚,则事成。

 

如果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对此文章以及任何留学相关问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下侧咨询栏询问专业的留学顾问,愿金吉列留学成为您首选咨询服务机构。
分享到
去主页浏览TA的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篇文章: “妈,这专业我读不下去了!”TOP难度的专业
下一篇文章: 国际私立中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学院CIC
相关推荐
免费领取留学手册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申请领取
温馨提示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确定
温馨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