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学分转换机制的普及
奥地利高校学业考核采用与欧洲学分转换机制挂钩的学分制,为学生实现跨校、跨专业选课,甚至中途休学、更换专业方向和转学提供了平台。
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通过口、笔试或撰写学期论文累积学分,最终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毕业。由于奥地利沿袭欧洲传统大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的学术标准,很多学生无法在建议的时间内完成学业,甚至中途辍学。
据奥地利主流媒体维也纳《标准报》(er stanar)刊登于2017年7月14日的文章引用的apa统计数据,奥地利2008/09学年入学的本科生,七年之后的毕业率才达到50%,其中不包括中途改换专业的人数。针对逾期毕业,奥地利教育部门尚未出台明确的处理规定。
奥地利高校宽进严出的政策方针,使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根据奥地利联邦教育部官网发布的2017年《高校报告》,从2012/13学年至2015/16学年,奥地利本国学生的高校入学人数同比下降了8.1%,而外国留学生的入学人数上升了11.2%。这一趋势与奥地利颇具市场竞争力和就业前景的职业技能教育不无关系。
不少奥地利中学生偏向于尽早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以积攒经验,而并非执意寒窗苦读。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可以归因于博洛尼亚进程为奥地利高校带来的更多竞争优势。
关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联邦和各州并无统一规定。各高校按照学校的教学传统、科研水平和授课教师的意愿自行决定。
以萨尔茨堡大学德语系为例,该系开设了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和德福教学几种不同专业方向的讲座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讲座课由教师围绕某一主题作报告,传授基本知识点,不留讨论的时间。但任课教师会公布每周固定答疑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难,学生只需提前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预约面谈即可。
研讨课侧重于启发、深化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是主要形式。课程伊始,教师开列学生应逐本研读的书单,并由学生挑选一个课题每周轮流作报告,之后全班讨论。同样是一篇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国内的德语课堂会偏重整部作品的意义理解和文章架构,但奥地利教师只就其中某个点或个别段落进行思维引导,不会在某一个结论上左右学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