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的全套申请材料中,如果说申请者的简历(CV)和文书(PS)属于自我呈现,那么推荐信(Reference Letter)则比较特殊,是从推荐人的角度对申请者做出评价,从而向申请院校展示出全面、立体的形象。
推荐信一般分为学术推荐信和职业推荐信两种类型,都需要推荐人基于和申请者之间产生联系的具体事例,判断申请者已经具备继续攻读硕士的专业能力、学习习惯和优秀品质。
除非学校特定要求,一般准备两封推荐信即可,分别由两位推荐人执笔。港校大部分专业需要提供推荐人的姓名、职位、工作单位、工作邮箱、电话等信息,所以不妨尽早确定合适的人选,说明目的和要求,征得对方同意。
提交方式
关于推荐信的递交形式,由于大部分港校实行“网申”,因此很多专业的推荐信也是无纸化上传,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可以申请的时候直接上传至系统,填写推荐人的基本信息后,学校会发一个链接到推荐人邮箱,点击链接进入推荐信提交系统,回答学校设定好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推荐人与申请者的关系、推荐人对申请者的评价等,完成后提交。采用该形式的主要有科大、中大商学院、浸会、教大。
港校个别专业还会采用另一种网推形式,是推荐人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推荐信材料发送至学校指定邮箱,比如港大商学院,港理工少数与华威合办的项目。
除此以外,较为朴素的一种方式是“纸推”,需要将推荐信密封后与其他材料一起寄送到学校,比如港中文除商学院外的其他专业可以选择纸推,也可以选择网申;香港岭南大学的推荐信可以纸质寄送或者推荐人工作邮箱发送。
如何选择推荐人?
在校生可以准备两封学术推荐信,当然,没有硬性要求2封都是学术推荐信的专业,如果有比较不错的实习/工作经历,就可以一封学术+一封职业推荐信。
毕业多年的同学可以准备两封职业推荐信,工作经历在5年内的往届学生可以准备一封职业推荐信+一封学术推荐信,或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判断能否直接用2封职业推荐信。
根据以上推荐信类型的目标定位,我们接着去寻找合适的推荐人,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1.推荐人和申请者的熟悉程度(首要)
在众多申请材料中,推荐信的主观性和正面导向比较强,因此强烈建议邀请前先评估自己和推荐人的熟悉程度,否则要么抹不开面子,要么很难提供合适的内容素材。
目前处于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尽早明确留学目标,在老师面前刷一些存在感,或者辅助其完成一些项目和课题。此外,也要确保后续联系是否顺畅,推荐人能够有时间配合完成素材写作等事情。
2.推荐人背景和专业的相关度(其次)
学术推荐信,即从大学课程等相关程度较高的角度出发,一般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课老师、论文导师,比如留学申请的方向是经济学,那么经济学相关课程的老师可以对你的专业能力作出最可信的评价,如果你找的是毛概老师,他无法对你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能力背书。若涉及到跨申幅度较大的专业,可以挑选契合的选修课老师,前提参考上条。职业推荐信,通常是实习/工作时的上级或者公司领导。
想让推荐信显得更加有说服力,可以选择在该门课获得优异成绩的推荐人,有作业/小组讨论/pre等出成果的课程,能邀请到项目/竞赛的指导老师,推荐信提纲中的具体事例会更好写一点。当然,如果优秀的话可以额外强调;如果不理想可以弱化和省略。
3.职称、职位、学术成果(非必要)
至于推荐老师的职称/职位/学术成果等,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如果你的推荐人职称是教授、职位是校长、自己在经济学领域内也有较高的成就,当然合适且加分,但前提是先满足前两条基本要求。此外,跟申请院校的关系(比如曾在港大任教)也不是必选项,如有可以强调。
如何邀请推荐人?
1.早熟悉,早联系2.礼貌且高效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