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系统Common App公布了截止至11月1日的早申数据,今年递交申请的人数比疫情前的19-20申请季增长26%, 国际生更是暴涨63%!
英/美本申请政策的“反复横跳”,给留学er的申请之路增加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想要敲开Top大学的大门,学术背景便显得格外重要。
面对着琳琅满目的背提项目和科研赛事,家长和学生应该 如何在其中进行选择? 如何在赛道中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没有做过系统规划的“背提小白”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爬藤捷径?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 有用的青少年科研” 。
有哪些高含金量的中学生科研赛事?
1
什么是科研赛事?
科研赛事的核心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型赛事不同,科研赛事强调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加深理解,重视 在现实场景中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不同科研赛事的立意和侧重点不尽相同,评价标准也会略有不同。可以从国际知名度、影响力较高的三个中学生科研赛事 ISEF、丘奖、STS 对比来看。
2
科研赛事可以让学生收获什么?
高含金量的背提成果
论文发表: 证明科研项目达到了一定的同行标准
科研赛事奖项 :证明科研水平超过了大多数优秀的同龄人
体现综合实力
学术视角 :展现标化成绩以外的学术能力、学生在该方向的兴趣和长期实践
赛事需要个性化,强调一致性与延伸性,切勿左右开弓。课外要能具体体现孩子的 特点和优势, 理科学生同样需要体现 人文素养 ,还要善用 就读学校所在地优势。
一定要做好时间管理,尽可能拉长时间线 ,让每个阶段都能有所进步。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干预和调整。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人生,要发掘他们独到的科研潜力, 一个量身定制的课题非常重要。 老师会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兴趣、学习经历,调整课题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奠定其可行性。
科研不是一条坦途,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困难,而兴趣将会成为学生战胜它们的源动力。
有方希望学生取得的不只是成绩,更能通过科研和科创赛来发掘他们的自信和潜力。一个科研项目的结束绝非终点,而是孩子迈上探究之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