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地理位置分布,大部分都是在乡镇嘛
选美国大学的时候,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地理环境,美国有很多好大学都在村里,康奈尔所在的康村,伯克利在的伯村,安娜堡所在的安村…除少数在美国大城市的学校,比如纽约NYU和哥大、波士顿哈佛和MIT、芝加哥芝大、洛杉矶UCLA和USC,大部分top美本学校都不在大城市的市中心…
最近有一个拿到面试的学弟跑来问我:“我拿到了match校面试,跟校友面试官聊下来情投意合,被录取估计稳了。这文理学院USNews排名高,中国校友毕业去向不错,和达特茅斯合作的3+2工程双学位也让我很心动。”
“那你为啥不接offer呢?”
“问题是这学校太村了——坐大巴到波士顿四小时,到纽约六小时,离最近的城市开车一个小时,就近超市走路也要20分钟。最可怕的是一到冬天动不动零下20度,学校还不放假照常上课。我感觉自己去了就一入农村深似海,四年彻底告别城市生活了。”
然而,当我得知他正在犹豫的另一个选项是康奈尔,我笑了。这两所学校“村”的程度半斤八两,康奈尔从纽约坐巴士五小时,开车四小时,所以不管选哪个村,校园里最精彩的肯定不是生活,而是学习。
首先明确一点,除少数在美国大城市的学校,比如纽约NYU和哥大、波士顿哈佛和MIT、芝加哥芝大、洛杉矶UCLA和USC,大部分top美本学校都不在大城市的市中心。
这些学校要么在大城市的郊区,比如波士顿郊区的Tufts University,要么在大城市附近的小城市,比如Pomona College所在的克莱蒙特市就离洛杉矶市不远,要么在以学校为中心的大学城,比如Swarthmore College所在的宾州斯沃斯莫尔镇。
因此除非你摆明了要在大城市呆四年,不然你很可能会申到一所美国村校。
不过有些美国大学虽说在城市里,但所谓的“城市”对于来自北上广深和准一线城市的同学来说也蛮村的。像伯克利这种自称为城市的被冠以“伯村”的称号,可想而知在美读书,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形容自己的学校都是“比较村”或“非常村”。
但美国大学的“村”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贫穷的村庄”,而是环境舒适、适宜居住、人口构成简单、人文素质高的美国小镇。很多教授愿意留在这里教书是因为村里的生活质量相较城市不会下降太多,而且这种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正是读书做学问的理想之地。
这就要说到另一方面了,美国大学的“村”有它村的价值——干扰因素少了,人就更容易集中精力搞学术,认真学点东西。
美国农村相较于曼哈顿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地价和物价更为便宜,学校拿钱划地建教学楼和实验室用于学术研究也丝毫不吝啬,而那些在城里的学校中心校区占地面积小,发展也更容易受到制约,所以你很可能会在村里的学校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在村里,你的学习体验也会更单纯一点。很多人一天的安排就是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宿舍来回奔波,时不时参加几个社团活动。你不需要去考虑住的地方租金是不是又涨了,因为不少村里的大学(尤其是文理学院)会提供学生宿舍,你也不必担心下一餐去哪里吃,因为学校食堂和周边餐馆就那么几个。
村里的娱乐活动很少所以不得以选择学习,这乍一听算不上什么学校的优点,但对于多数不适应美国主流party文化的中国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人的精力很有限,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你最想学的知识和技能上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生活在美国村校的另一个优点就是省钱。在城里读书随便下个馆子看场剧买点东西,每个月生活费就上百上千刀了。但在村里呢,如果学校包吃住,你再接一份助教或者学生宿管这种兼职,很轻松就能做到收支平衡,生活费自己解决。
当然省钱这一点也因人而异,毕竟如果一个喜欢网购的人生活在村里,每月收到信用卡账单上的数字应该也不会太乐观。
USNews综合排名前30的综合型大学和前30的文理学院,同一梯队上下5名左右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学生实力不会相差太远。
文理学院的定义就是它不含研究生院校,旨在提供优质的本科教育。它比综合型大学好的地方无非那几个老生常谈的方面:师生比低,小班教育,师生关系紧密,教授比起研究更注重教育,学生分到的教育资源更多…
但这些优点小型的藤校也能提供给你,而且任何top学校专业到了高级课程选修的人都挺少的(除非是经济或CS这种热门专业),在研讨会上多提问office hour常去坐坐就能和教授建立友谊,只不过你更容易在文理学院体验到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然,用单一的综合排名去评估一所大学的本科教育体验未免有点太狭隘,拿拥有研究生院校综合型大学去和没有研究生院校的文理学院放在一块儿,横向比较两者的科研实力对后者也不太公平,所以任何排名在择校阶段顶多算个参考。
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这个学校适不适合你:你想读的专业是不是该学校的强项?它是否拥有独特的学术项目、你特想师从的业界大牛教授?它的学术氛围和课外生活怎样?学校招收学生是什么样的,个性与你合不合?总之,学生和学校的“灵魂契合度”很重要。
如果你注重学校的排名和知名度,渴望社交和娱乐活动,希望毕业后立马找一份高薪工作,那么去一所美国村校特别是文理学院,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选择。
我不是说文理学院对毕业求职不友好。从求职的角度来看,文理学院还是有优点的,比如校友关系网比综合型大学要紧密,其中不少学校是投行咨询公司的target school。
部分文理学院也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很受业界欢迎的。比如加州5C联盟之一的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注重培养政商界领袖,另一所5C硬核理科牛校Harvey Mudd College每年往硅谷输送技术型人才。前者这几年录取难度越来越大,后者每年录的中国人极少且都是大佬级人物。
但如果你目的很明确——就是毕业后直接找工作,那你选择一所地处农村,离最近大城市坐车四小时的学校对你大三大四找实习求职肯定是不方便的。即便有知名校友来你学校做校招讲座,你还是没那些在就近大城市读书的人来的方便,因为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试想一下,当你在大雪纷飞的村里给校友挨个发邮件约coffee chat,盘算着怎样在不伤害gpa的情况下翘课去城里一趟networking的时候,纽约Stern商学院的学生一下课就悠哉地捧着咖啡去距离学校几个街区的公司实习了。
对于那些想找商业、金融和科技的工作,不论你就读的是综合型大学还是文理学院,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你学校位置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校友的分布以及你实习和求职的选择。有些公司办公室招实习生和全职会优先考虑本州的学生,如果你离理想的工作城市更近,那不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嘛。
另外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不少top文理学院的中国学生毕业后有去投行咨询行业的,有进入像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或者去DC智库做研究的,也有为了在专业领域工作,去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或建筑学院深造的。
但如果把这些学生放在藤校或是非藤校的那几所顶尖大U,我相信这些人依然会进入他们想进的行业。毕竟学校很大程度上只是工具,它能提供给你达成目的资源(不论你的目的是去读博搞学术还是毕业后直接去工作),最重要的还是使用好这个工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