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是世界经济与教育高度发达地区,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五个国家。
目前北欧五国中,挪威与冰岛的大学对非欧盟国家的学生仍然实行免学费的教育政策,每年只收取少量的注册费(合人民币大约1000元左右),有很大的性价比优势。
北欧五国最新QS2023世界大学排名进入TOP500大学汇总
瑞典,共有8所大学上榜
皇家理工大学排名第89;
隆德大学排名第95;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排名第125;
乌普萨拉大学排名第128;
斯德哥尔摩大学排名第153;
哥德堡大学排名第185;
林雪平大学排名第320;
于默奥大学排名第369.
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虽然没有参加综合排名的评比,但在一些单项评分上,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隆德大学回国认可度
曾经有个著名的梗:问有哪些知名的“双非”高校?点赞最多的答案,是列举了一大篇哈佛、剑桥、斯坦福等外国名校的文章。
这当然有些抖机灵。但确实也给我们在思维上一些思考。比如,在我国,究竟认可哪些国外高校是世界知名高校?
我们当然可以参考诸如泰晤士、QS、软科等各种世界高校排名,这些高校排名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但是这些排名榜,都是国外或社会组织发布的,具体在我国有多大的公信力呢?
那么,究竟哪些国(境)外的大学,在我国可以被称作世界知名大学?
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在我国,有部分省市在进行每年一度的定向选调生招录时,是对报名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高校有有求和限制的。
如河北省2022年度定向招录选调生的相关文件,在附录一当中,就列出了报考的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名单。
这个院校限制名单,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国内高校部分,主要包括国内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国内9所知名的财经政法类高校。
而这个名单的第二部分,就是国(境)外部分知名院校的名单,共有100所高校。
这100所国(境)外的高校,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我国在国家和政府层面上,认可的国(境)外名校!
而且,这100所国(境)外名校,是有先后顺序的!
当然,在政府文件中,并没有明言院校的先后顺序是这些高校的实力的高低,但是这个国家政府文件中的国(境)外名校的先后顺序,确实可以看做国外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参考哟!
那么,这个国家政府层面定向招录选调生有关院校(学科)名单,都包括哪些国(境)的高校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省2022年度定向招录选调生有关院校(学科)名单
二、国(境)外部分知名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美国);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美国);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英国);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瑞士);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英国);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美国);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美国);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美国);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美国);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瑞士);
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英国);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美国);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美国);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加拿大);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美国);
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英国);
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美国);
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澳大利亚);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美国);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美国);
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日本);
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中国香港);
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英国);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澳大利亚);
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美国);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英国);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加拿大);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Université PSL (Paris Sciences & Lettres),法国);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德国);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澳大利亚);
慕尼黑大学(University of Munich,德国);
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荷兰);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美国);
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德国);
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英国);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美国);
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瑞士);
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y,法国);
荷语鲁汶天主教大学(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比利时);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美国);
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瑞典);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美国);
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英国);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美国);
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香港);
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日本);
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韩国);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中国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中国香港);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美国);
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英国);
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丹麦);
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英国);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英国);
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新西兰);
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中国香港);
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英国);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美国);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美国);
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澳大利亚);
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芬兰);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美国);
日内瓦大学(University of Geneva,瑞士);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美国);
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加拿大);
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荷兰);
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瑞典);
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荷兰);
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挪威);
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德国);
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荷兰);
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 of Bern,瑞士);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英国);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美国);
柏林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德国);
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韩国);
莫斯科国立大学(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俄罗斯);
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马来西亚);
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Wien,奥地利);
阿布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King Abdul Aziz University,沙特阿拉伯);
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
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澳大利亚);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美国);
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瑞典);
波恩大学(University of Bonn,德国);
100 巴黎萨克雷大学(Paris-Saclay University,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