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想看见的5种论文类型
1. 说明文
说明文,正如它字面上的意思,应该以说明为主,基于对既定事实的描述就可以了,但很多同学把握不好“说明”的尺度是什么。
对文献展开综述? 全篇都是别人的内容和思想真的好吗。
鉴于这两个担忧,大部分同学都展开了自己的表演,也就是莫名其妙地开始评头论足,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这正是说明文的大忌。 所以,当你想要进一步描述某个事实的时候,不妨找一些文献、实例、数字来解释主题,但一定要避免任何主观的陈述。
2. 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这种文章类型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让读者相信你的观点。
而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你可以举例一些既定事实,也可以在文献中找素材等等。它与说明文不一样的是,你可以有自己主观的立场,但话说回来,就是为了论证自己的主观立场是正确的,才需要找其他人的观点来帮助自己“站稳脚跟”。
因此,通常情况下,教授最想在这类写作中看到的是“左手比划一个文献,右边再画个引号”。只要你好好组织文献,在适当的段落中添加进去,那绝对是一篇拿高分的文章了。
3. 反应论文
一般被称为“reaction paper”,也会被叫做“summary and response essay”。这类文章的写作风格就是要求你精准地概述原文的内容,然后再提供批判性分析。
一般拿低分的同学不外乎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在summary部分添加了“其他事实”,或是自己的评论。事实上,任何不属于原文的内容都不应该出现在这个… 另一个是summary和reaction两个部分太过于混乱,而最适合耿直的美国人的阅读方式就是,在前文阐述原文,然后在后文评论,互不干涉。
4. 研究论文
这类论文通常基于自己的研究课题,以一个介绍和分析的角度完整展示你的研究成果。可以这么说,只要你不是博士,还是尽可能多地引用文献吧,否则其他任何自己“臆想”出来的观点都会被评价为“毫无理由的想象”。
所以,教授想看到的,不是你研究出了什么新型的课题,也不是你在某个领域迈出了创世纪的一脚(再次重申,如果你不是博士的话…),而是你对主要文献和次要文献的思考性整理,让它们能够支撑你的研究和文章架构,这才是一篇优秀的研究论文。
5. 比较和对比
这类文章叫做compare and contrast essay,要求你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或是在概念和主题上的异同。比如在文学课上,教授可能会要求你比较两位作家的不同风格,历史课的学生会被要求比较各种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还是像刚才所说,鉴于美国人的耿直思维,可能教授更希望看到的是你逐点分析,先分析主题A,再分析主题B,最后阐述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令教授抓狂的7个错误
1. 错位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问题不仅让在座的各位同学感到困惑,就连美国教授也都是一脸懵X,估计很想抓一个中国同学问问,为啥你如此执着地要把标点符号放在引号的外面捏?要知道,不管在任何语境下,美国的写作格式都是把标点符号放在引号内的。
2. 啰嗦的句子
不得不承认,虽然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我们在一句话里可以用无数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件事物,但是,耿直的美国人还是以简洁明了为主,如果你不是在上诗词创作课的话。
3. 排比…句? 如果连续的句子太长,通常会被定义为“缺少适当标点符号的句子”。况且美国人是真的无法理解“排比句”这样一种东西,所以就更理解不了你华丽的辞藻和随着排比而上升的情绪了。
4. Although…but?! 老师咆哮地质问过你,although后面为啥要加but?!啊,为啥要加but!!!咱中国人的“虽然…但是…”语态不要应用到美国写作中去啊喂!
5. 诡异的单词
英语中有很多同义词,而留学生缺少对本地语境的拿捏,所以常常使用的单词听起来特别怪异。在加上一些同学依赖翻译软件,就使这种怪异更加升级了…
6. 句子片段 老师说过,阅读中国学生的论文总是抓不住重点,就好像一首没有音调的歌曲一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表达“虽然…但是…”的语气,用although强调的是前一句话,但是用but强调的是后一句话。
7. 模糊的代词 虽然这好像在教小学生写作文,但这的确是大学生普遍犯的错误。比如,“xx看见她的时候感到非常高兴”,谁高兴?xx还是她?而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更复杂的语境下,如果缺少代词,教授同样会感到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