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香港的大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香港大学。几年来,不断有各省的高考状元去香港大学上学的新闻出现在各大网站及报纸上。因此,香港大学成了越来越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香港有实力的学校可不止香港大学这一所,现在就让我们来系统了解一下人们口中的“港八大”吧!
香港大学 :作为比大陆的清华北大更有实力的大学,香港大学可谓是炽手可热,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学神学霸进到香港大学来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香港大学,简称港大“ hku ”,地处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奠基于 1910 年 3 月 16 日,次年 3 月 30 日正式注册成立,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缘于殖民地的特殊性,香港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英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多可与欧美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也得益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以医学 、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的香港大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亚洲乃至世界。
香港科技大学 ,排名在香港仅次于香港大学的一所研究型大学。简称香港科大 ﹙hkust﹚ ,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aearu﹚ 成员、 aacsb 和 equis 双重认证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apru﹚ 成员,是一所以商科、工科为优势的国际性研究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是香港政府为配合 1980 年代经济结构转型需要而创办的香港第三间大学 。创校以来,香港科技大学秉承全球视野和锐意创新的精神,迅速成为国际知名学府,带动香港转型为知识型社会。科大竭力追求卓越,领导并促进科技、商业和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为世界培养新一代的领袖。
香港中文大学, 简称港中大( cuhk ),书院联邦制大学建制,是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亚洲首家国际商学院协会( aacsb )认证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创始成员、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以“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五大重点研究领域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并在这些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打破了大英帝国殖民地近五百年来只允许一所高等学府存在的铁律,是 20 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中大的出现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了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唐君毅、林语堂、余光中、杨振宁等一大批学术巨匠,培养了以史学家余英时、数学家丘成桐、银行家郑海泉等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简称港城( cityu ),地处于香港九龙塘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国家重点高校名单。建立于 1984 年,至今为止开设了六个学院, 130 多个专业。凭借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及丰富的专业设置,香港城市大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爱。
香港理工大学 ,简称理大,坐落于香港九龙红磡,是一所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 1937 年,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开设的多门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为香港独有,包括设计学、工程物理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服装与纺织学、测绘与地理资讯、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学、医疗化验科学、眼科视光学、职业治疗学、物理治疗学和放射学等。是一所排名常年稳定于百名内的著名院校。
香港浸会大学 ,简称浸大,创立于 1956 年,与香港大学并立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两所高等学府,是一所由香港特区政府全面资助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浸大以 “ 全人教育 ” 为其教育目标及理想,其校训为 “ 笃信力行 ” 。校园位于繁华的九龙塘地区,交通四通八达。在 2015 年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浸大的传媒专业位列世界 100 强,亚洲排名第一 ,会计、金融、计算机、数学及统计学等众多学科位列世界 200 强。香港浸会大学的传理学院更荣登 “ 亚洲第一 ” 宝座,被拥有超过 300 万读者的知名新闻网站 asian corresponent ,评选为亚洲学生首选的 “ 全球十大新闻学院 ” ,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新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新闻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学院等老牌知名学府比肩。浸大的教与学方针已相当成熟,不单可与本地和亚洲区内大学并驾齐驱,甚至可与不少世界顶级大学看齐 。其顶级教学质素,备受政府嘉奖。
香港岭南大学 ,简称港岭南,市一所公立性综合大学,于 1888 年始创于广州,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大学。解放后,内地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岭南大学于 1967 年立足香港。岭南大学肩负着在香港推动博雅教育的特殊使命,并矢志成为一所国际驰名且具备香港特色的博雅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简称港教育,是目前香港大学当中唯一的一所师范类院校。在最新的 qs 专业排名当中,香港教育大学的教育专业排名亚洲第二,仅次于香港大学。 作为 全港最大的师训机构,学校一直以 “ 教育为本 、 超越教育 ” 为指引,致力师资培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及专门化的学科,并将学科知识、教学法及教学技巧结合起来。学校的学术规划致力确保课程能回应教师的未来需要。在 伙伴 协作及学校网络工作方面,学校致力向最需要的领域推进,例如语文教育、创意艺术、音乐、体育教育、幼儿教育、通识教育、 特殊教育和 小班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