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海外留学生而言,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回国就业也成为越来越多“海归”的选择。
近日,网上关于中国30万人民币年薪和美国10万美元年薪选择的话题,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
中美之间的收入、支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每个人也会因不同城市、不同生活方式有不同的感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本文是在中美两边都工作生活过的“过来人”给出的分析。
薪资收入
中国年薪30万人民币: 默认是在说北上广深杭。完全彻底由公司代扣所得税,且五险一金完备,到手大约20万出头,平均每个月到手1万7人民币。
美国年薪10万美金: 除了个别工程岗位外,默认以湾区/纽约/华府/西雅图/波士顿/芝加哥等典型美国一线大城市为标准,扣除联邦税+州税+FICA+杂项之后,到手大约6万多点,平均每个月5000+美元。
买房、租房对比
在国内,大家对“不买房”的限制条件略微有些不明不白。国内“不买房”,到底是因为北上土著家里有房呢,还是正在攒钱付首付呢,还是干脆打算一直这么租房租下去?
考虑到国内的租房政策和规则对租客的不友善,以及种种政策跟房产绑定,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的工薪阶层,选择不买房基本上是很不现实的。美国倒是好说,单论生活成本而谈论资产积累,租房和买房倒也差不多。
而且与国内不同,美国对租房住的人要友善得多。基本上,只要你一直想租住下去,就可以毫无意外地一直租下去。为了比较平行,依然假设在国内租房好了。
对应租金范围略大:北京城中那种大杂院合租,一个月依然有1000块以下的。但正常的刚入职小白领,与人合租,一个月2000+才是下限。
而一个年薪30万的家伙,估计在职场上已经有些年头了,对个人空间和生活品质也理应有超越“年轻人打拼”的要求。地段稍微好些的一室一厅,一个月5000+是下限,再正常不过。
美国这边的情况倒是相对简单。上述提到的那些城市,有便宜有贵,姑且取平均,合租一个月1000+美元是下限,单租/还房贷一个月2000美元是标配。
养老体系对比
另一个容易造成两国比较不平行的因素是养老体系的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政府职能的不同,默认父母与子女赡养关系的不同,等等,在国内,除了五险一金之外,不再搞任何商业养老保险,起码在今天,依然普遍。
你大体上是可以依赖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社保的,外加你依然可以期待老了以后子女的接济。
但在美国,如果一个中产阶级,完全彻底不搞401k去裸奔,相信30年后,美国的社保能把你虐哭,而美国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子女……省省吧。
于是美国到手的钱,个人认为需要再对401k和/或IRA进行一下调整。按每年存个1w+刀为例,每月到手差不多4000+刀。
总结:薪金在扣除税、社保、住房、养老之后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
美国:2,000-3,000美元
国内:10,000-12,000人民币
在此之后,不继续成体系讨论下去了,毕竟生活方式个体差异过于大。而且,对于任何合理的生活方式,这样级别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都远谈不上“宽裕”。
生活方式
以下仅对点状的生活方式给出定性的个人结论。
01
男女服装,在“非奢侈品”的范畴内
美国差不多能够Zara/Urban/H&M这种级别随便买,外加偶尔进个所谓“轻奢”品牌(M&K之流);国内需要以网购为主,实体店略扯淡。
02
男女服装,在“奢侈品”的范畴内
不管是美国还是国内,基本上就甭想了。或者,消费能力属于“攒几个月进一件”的水准。但依然,美国要便宜不少。
03
车
这个美国优势太大太大。优势分为3块:
车价便宜
油便宜
你并不需要购买很豪华的车来符合特定的社会期待
国内的话,最麻烦的事情还不是1和2,而是3。众多年薪才10万+人民币的职员,也要动辄BBA走起。你要是买个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
你要是买个国产车,妥妥给你贴个凤凰男的标签。这种风气很差劲,希望将来能有改善吧。(在美国,你基本上很难想象一个人会花三倍以上的年薪去买车…30万刀的车?直接兰博么…)
于是,纯考虑两国开车成本和收入比的话,美国10万刀的收入,BMW 3系是标准,虽然其实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两田;国内30万人民币的收入,两田才应该是标准,但貌似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半百万-百万车。
04
吃
国内的优势在于,一线城市至今依然存在大量的20-30人民币就能非常美味的路边小馆子,虽然卫生和环境略堪忧吧。典型的例子: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卤煮火烧、随便一家中餐馆的盖浇饭。
美国的优势在于,(按国内的标准)稍微上些档次的食材和食物种类,几乎都比国内要便宜,且食材一流。
典型的例子:美国最普通的超市,折合100人民币之内能买到的牛肋排,国内基本上只有还不错的牛排馆子可以吃到,费用也直奔100刀去了。
05 ****
喝
这点也是美国的优势巨大。以啤酒为例,国内超市里能买到的啤酒,几乎百分百都是工业lager。
美国各大超市,虽然稍微小众点儿的就买不到了,但搞半打能入口的本地IPA,或者规模比较大的大牌ale,还是很容易的。
而以上提到的各大城市,也很容易能找到个位数的liquor store,能搞到类似Trappist Rochefort类似级别的东西,且价格合理。再有就是各种Whiskey,不论是土美小作坊的Bourbon,还是大西洋那一边的Scotch,种类齐全,价格合理。
06
玩
国内的优势:KTV,洗浴,按摩,捏脚,自助,农家乐……
美国的优势:健身,滑雪,划船,徒步,打枪,射箭,高尔夫,脱衣舞,博物馆,乐队……
07
教育
美国贵在大学,但明码标价;国内贵在从出生一直到上中学,且很多环节不是你用钱能搞得定的。
08 ****
恋爱结婚
对于这个收入水平的男人来说,找个妹子正儿八经谈恋爱结婚,我倒是觉得北美,特别是美东,是首选。
相对国内那种经济和家庭背景相差几十年的大杂烩而言,美国的年轻华人女性的背景要简单纯粹得多:国内一流高校出身的科研/职业女性,和/或,从小一路幸福到大的小女生(也有不少富二代)。
对应的,虽然谈不上是“女人的地狱”那么严重,但国内大环境确实对女性依然不友善。
09 ****
职业发展
起码在今天,从统计而不是个案的角度讲,国内一个达到年薪30万人民币的一线城市职员,今后其收入上百万的可能性,是大于,美国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职员,今后收入达到30万美元的可能性的。
更为重要的是,前者晋升权力阶层或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是远大于,后者晋升权力阶层或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的。
同时,我们在美国工作的人,如果彻底断了跟国内的商业联系,这辈子会面对一个相当可观的风险:20-30年之后,中国发展得好到令人发指。此考量有现实的例子,如90年代早期去日本淘金的国人。
我个人依然相信美国在21世纪,特别是21世纪上半叶,依然会按发达国家的标准,一直牛逼下去,但个人依然建议,目前在美国工作的同胞,能保持跟国内的商业往来,就千万别断,鸡蛋甭放在一个篮子里。
综合8+9,很多在美国事业稳定的男人,时不时会动回国的念头,正是因为这些考量。
但是对于在美国的女性来说,薪水不错,老公不错,房子不错,车子不错,孩子不错,空气不错……这辈子就完美了,随时都有安心入土的觉悟了。这并非性别歧视,而是客观描述。
而对不少男性来说,同样的情况,却有可能是焦虑的原因,时不时产生“tm老子这辈子到底干了个啥?!”的莫名恐慌。
特别是,一个常见的情况,他们的同龄男性在国内呼风唤雨,风生水起。但自己在美国,每天在你头上拉屎的人,是个印度人……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非常严肃认真地做一个宣导:在美国的中国人,咱们,千万千万千万,要团结,甚至显得很narrow-mine的团结,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