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学生说自己两年前申帝国理工的strategic marketing,面试后拿到了offer,但因为疫情没去。今年2021又重新提交了申请,10天后就直接收到了拒信,连面试也没有。感觉自己进了黑名单。
其实不是进不进黑名单的问题,是纯粹的竞争激烈了。还有个原因是申的也晚了,毕竟今年开的早,8月就开放申请了,12月递交属实也不早了。本身今年又控中国学生比例,没了很正常。
其实不止是ic,其他学校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像华威也一样,前两年efer了offer的情况下,继续延期不去,今年重新申请他们家的business finance,直接就被拒。还有工作经历加持的情况下,重新打磨了ps也被拒。就是这么意外。
为啥英国这边每年的申请难度都是提升的了?尤其是这两年?
其实主要有以下情况:
1.疫情期间,留学申请的总量其实没降低,特别是英国,反而是逆势增长的。从本科ucas申请到硕士都是这个情况。所以申请量增多,竞争肯定就越大。
2.这两年,很多学生每到临近入读的时候,就有很多犹豫和摇摆不定,有的会干脆放弃入读,先实习或工作,直接选择gap,有的会efer一年。然后先占位置,等形势好点在申请。其实这么一来二去,每年申请初期,很多位置就被学生提前占领了。
lse这种学校还好,但ic、Warwick、ucl、kcl以及曼大部分专业这种学校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占据efer的位置。就这届学生还没申请,好多位置就没了。
3.海外本地大量入场,就现在的海本学生,走的都是多国联合申路线。总是觉得单独申请一个国家变数太大。所以会选择多个国家联合申请。
造成的局面就是大量学霸进场,分割本就竞争激烈的QS前60学校的入场券。主要更过分的是,本身英国这边会比较注重国际学生多样性,有些海本的反而会比国内本科更优先被录取。
这种其实进一步缩减了大陆本学生申请的份额,越是热门专业越这样。每年难度都在拔高。
4.英国本校学校的内部调整,也是因为疫情,学校的accept率和intake率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直观的来说,就是比如kcl,ucl,Warwick这类学校,他们怕学生最终注册率变低,会比往年超发更多的conition offer数量,但这个超发offer往往不受控制。
因为他们只是根据往年的数据做个预估接受率,但有的时候这个能玩崩。比如去年,就直接玩崩了。去年很多学生疫情下也不管不顾的表示愿意去。于是offer就超发了,学校又不能每个愿意去的都接收让他们去,只能取消部分学生的offer。这种做法其实很伤人品,学校也不愿,但没办法,ukvi那边有招生限制的。于是只能忍痛割舍。
学校今年为了防止这种变数,好多其实已经将申请季提前了。而且把截止日期提前。在截止日期结束后,愿意交押金接受的,会先确定名额,根据占位的原则,再把部分在waiting list或hol pool的学生放出来,这两种方式的,则会在后面继续开启一段时间的补录。简而言之就是精细化统计,以防去年的悲剧发生。
5.也是由于申请量过大,学校自己也在拔高申请的难度。搞择优录取这套。
英国这边,本科申请还好,硕士这边刷分的确太严重了。单纯的靠分刷学生,或面试刷学生其实都很难择优录取。他们每年都在变着法的要搞点事情。比如部分专业又要gmat了,部分专业需要递交雅思才会受理。
就单纯的靠学校背景,绩点,文书已经筛选不出最优的学生了。其实去年Oxfor就有这种情况,全a*的学生太多,人家拒了好多全满分的学生。也是丧心病狂。
总了个结:英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这几点优势的学校其实只有9所,但就是这9所,每年都会承受中国留学生的厚爱。于是,每年变得越发傲娇,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开始盛气凌人,限制越来越多,幺蛾子多。
其实隔开两年申请被拒反而不冤枉,有的学生可能背景还真跟不上当届的学生。你是真不知道现在多内卷,留学生多丧心病狂提升背景,早做准备。
就真的恨不得提前几年去申请,也行就早这几年,你可能在list里面,你可能没有额外的分数限制,你可能不需要考gmat,你可能不需要被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