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几年,大家都越发意识到英国留学的申请难度在拔高,特别是好学校,qs前百里面卷的十分厉害。以前还是硬核的热门的专业水深火热。现在泛商的,非热门的也成为了主战场。想刷学校的学生太多了。
究其原因,还是大环境的问题,选择来英国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本科还是硕博,每年都处于直线上涨的趋势。甚至这两年申请总量力压美国。要想下英国才多少高校,美国又有多少。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英国这么受到中国留学生的热捧?成为大家的选择了?
其实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时间成本短
去英国留学被喷水,大多还是因为一年制的硕士,时间短,文凭认可度高。而且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目前国内大多家庭都能接受这个成本的投资。
但正是因为如此,有些人会觉得是不是学不到东西,或者还没好好体验,就回来了。其实这种情况既存在也不存在。存在是,这种情况肯定有,学不到的东西的学生也肯定有存在的。但这跟人有关,跟人家的学位没关系。
毕竟英国这边是把两年的课程压缩成了一年,课程节奏更快,每年压力很大,学习强度很大。我好几个学生,要申二硕,让他填个文书表格,都拖拖拉拉。不是他有拖延症,而是真的忙,在赶论文,没时间去搞这些。英国的一年,最起码前两个term的节奏都是很快的,而且如果你选的是那种课程量多的。你真的不死也得拖成皮。
不只是学位含金量没问题,人家师资整个流程也很严谨。其实英国对待学术是真的很严谨。宽进严出的学校占了多数。每年都有学生不毕业的,卡个7%-9%的不毕业的很正常。
所以说水的确是很没道理,毕竟人家从课程,师资,课设,课程节奏,就业率,认可度都没问题。怎么就水了。当然,如果你说他们搞创收,开大班,这种的确有。毕竟产业化了,搞创收也正常。但跟水没关系。
英国的本科和硕士其实都比其他国家少一年。算下来是两年,多两年时间,你真的可以干很多事。
二、课程设置有吸引力
为什么说英国的课程有吸引力?因为英国开始的商科方向多啊,基本出国的55%的学生都在商科范围打转。而英国不止商学院很棒,很多跨系的课程也结合的很好。
再有,就是凡是当今热门的就业趋势,英国学校肯定是首先响应的。像ata analytics,business analytics以及fintech,health ata science这类的。基本社会需要,他们立马就开设。你能学到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些专业。这些专业直接和就业挂钩。
说到就业,其实英国一年的课程是taught course,就是push你就业的。不是让你去搞科研的,搞科研的话英国有两年的research course,这种人家一样开,但国内留学生申的少。因为没有必要去申,这种难度反而低,申请量小。没人去竞争,但大家都不太申,是为啥了?课程没吸引力吧,很多学生就想着读完去就业了,没那么多想去搞科研的。
毕竟现在无论你从事什么岗位,学习的确就是在打基础,工作中才会再去学一些适合工作的东西,你不可能在学校就把什么东西都学到,这不现实。这也是很多学生现在放弃专业,选一些名校的症结。先来个名校打个样,专业什么的,其实不在靠前序列。毕竟到单位,大多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学习调整。
而国内很多企业也是这么个招人模式,学校大于你专业,甚至很多不看你专业。除非有些学生去考公,需要根据那个excel表看你回国学历认证范围。否则真的重要吗?这个问题,只能说分人吧。但现在大氛围是,不那么重要了。于是QS风气继续盛行。
总了个结:其实,英国这么受大家欢迎的确主要是这两点,一个学制短,一个是基于学制短开课的思路的问题,本身就是为了就业而开设的。课程内容会更实用,更push你就业。这就和国内很多学生王八对绿豆,看对眼了。
毕竟国内现在的学生,其实功利的占比比较多,追求极致的留学性价比,小算盘其实一个个打的很精明。反而佛系的人少,佛系的可能就不选去英国了。
很多学生本质上是觉得,就如果一年读完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那我为何不直接去工作岗位磨练,掌握实践技能,而是在学校呆两年呢?我又不是要去搞科研,不需要学术的土壤了。
至于其他优势,比如开眼界啊,人家师资好啊,学校底蕴好啊,这种其实不是大家主选的原因。大家算计的还是投资回报率,快速毕业,以及认可度的问题。你们说是吧。
所以这次的长文也解答了,英国的硕士是不是水的问题,人家的确不水,课程两年压缩成一年。你得把这个进度赶完,正常来说,难度不算提升了吗?能顺利毕业的就该点个赞了。那些拿istinction毕业的,那得多大的心血付出?这也是为啥拿毕业的,校长会亲自发贺信了,校长都对你大为认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