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我去机场的路上哭过好多次
@小m 曾在顶尖咨询公司人力咨询部工作两年 国内985本科,美国常青藤硕士,工科背景
在咨询公司工作两年后离职
有时候可能两周才能回一次家,一个月在家待的时间不超过四天。
因为在咨询公司工作是按项目走,如果项目不在你的base(基地)就会出差,而且很难知道自己下一个项目要去哪儿。我觉得我离开的主要原因就是我真的实在不想再出差了,去机场的路上哭过好多次。
■ 平时真的会经常加班么?
大领导打下一个单子后,会把它交给一个比较经验的人,项目经理接了单子之后再找咨询师跟他一起做,所以整个项目的节奏其实非常依赖这个项目经理个人的风格﹙不同项目经理的个人风格真的很不一样﹚。
我做过一个项目,那个项目经理非常非常喜欢加班,每天都要到十一二点;而且他希望我们要做出一种很努力的状态,让客户看到,到时候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有的项目经理就会跟客户说,我们的价值就是在六点之前下班,在规定时间内把工作做完,如果加班我就要另外算小时费。
■ 咨询公司的行业价值?
(我觉得)咨询公司最早火起来,是因为很多企业缺乏职业经理人,需要咨询公司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不过后来大家都学聪明了——直接把有这些技能的人招到自己公司来带团队,实现转型。
目前传统行业或者中小企业对咨询公司的需求可能会更高一些,我觉得后期咨询行业会在中小型企业中展现更多的价值吧。
故事2
四十岁就力求安稳吗?
在这里工作很多年的顾问还是很有活力
@小m 四大人力咨询部正式员工(入职半年),中关村某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在四大实习后成为人力咨询业务线的正式员工
我喜欢新鲜感。
做咨询不仅可以应用我的专业所学,还可以见到不同的行业和公司,隔几个月就换一个客户,随时满足好奇心;而且管理咨询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成长比较快,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平台,未来可走的路依然比价多,能保持做选择的自由。
■ 这份工作的核心技能?
漂亮的故事。因为需要把自己的方案汇报给各类企业各种职级的人,可能是部门经理也可能是董事长,所以不仅需要握住对方的关注点,还要保证非常严密的逻辑,给甲方讲一个漂亮的故事。
健康的自己。白天需要做很多访谈和沟通,静下来的时间很少,晚上需要加班画片子然后第二天继续沟通。从缩短项目周期和自己健康的角度考虑,高效的工作能力和持续迭代的专业能力能保证自己对工作的适应性。
专业范儿。大部分工作时间需要驻守在甲方,自己的仪表仪态、沟通过程中体现的专业性都会直接影响项目质量。
■ 不同企业对管理咨询的需求差异?
目前互联网公司可能对咨询的依赖性没有那么强。但实际上他们会开大价钱大量从咨询公司挖人或直接端团队过去,形成自己的内部咨询队伍;这也是因为互联网行业更新太快,更希望用自己人快速试错和迭代,这一趋势的确对咨询行业和顾问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咨询行业是否更青睐商科的学生?
——不会。我们业务线各种专业的人都有:文学、生物、外语…,我自己也并非商科出身,还是更看重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故事3
咨询公司要的
都是国外回来的傻子/国内没人要的学渣?
@小m 曾在四大人力咨询部工作半年 国内985本科,美国topn硕士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工作六个月后离职;现任职于某互联网公司数据部门;
其实我觉得 四大的要求特别低,我老公说咨询公司只要两种人:国外回来的傻子/国内没人要的学渣,他们只要求你学历高,但其实专业无所谓。
咨询公司的职业上升通路很明确,基本上一年一升,如果团队比较缺人,或者干的比较出色甚至可以一年就升两级。
■ 性别会对这份工作有影响么?
做到上面的基本都是男生,或者是没有小孩的女性:很多时候你的客户突然提了个什么需求,你就得加班完成;有时候还要跟别的组去投标,压力特别大。
我记得有一次和同事去杭州出差,因为小孩没人照顾就带着去了,结果孩子到了那里水土不服得了哮喘,回来之后她就直接从公司辞职了。
——那你会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女孩子吗?
——不会,很多大公司都喜欢咨询公司出来的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跳板。而且女孩子生孩子的话,外企也会给你很好的保障,算是一个优势吧(笑)。
故事4
你忙,才能体现你的价值
@小l 某管理咨询工作四年多 某985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过人力和市场等相关工作,已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目前从事管理咨询行业4年多;
每一种选择背后付出的辛苦程度不一样,这取决于你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上。
一种是“t”型发展:先尽快做好一个方向,做到一定高度之后再做横向;另一种是先广泛尝试,然后再慢慢聚焦成为专家。
■ 在企业做人力(甲方),和在咨询公司做人力咨询(乙方)有什么不同?
一般企业的人力是支持部门,关注自己公司的利益;
咨询公司里的人力咨询是生产部门,因为客户更关注“行业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所以自己也会有一个更系统的视角。
■ 小企业对管理咨询有需求吗?
有,但是相对少一些。而且很多小公司不会直接来找咨询公司,而是通过公司高层的个人关系消化。
——管理咨询对专业和学历的要求?
——一般需要研究生,或者国外留学的海归。专业方向对口的话,适应可能会快一些;税务、审计咨询会比较挑选专业,人力咨询对专业没有特别的需求,要求的是较好的沟通能力和思维学习能力。
故事5
平时的工作状态非常自由,没有人管我
@小z 四大人力咨询部门项目经理(manager) 本科计算机专业,国内top2大学心理学硕士
在某测评公司工作六年多后跳槽到四大工作,现任四大某部门经理,主要负责管理层选拔相关业务
人力咨询这一块女孩子居多,大部分都有海外背景,而且(我觉得)家庭条件都不错。即使到了合伙人层级女性也挺多的,不过能够做到合伙人的女性大都非常拼。
■ 职业上升通道?
一般来说,想要做到项目经理至少八年左右吧,做到合伙人最快也需要十二年的样子。
越往上越难,转向合伙人层级有一道坎,因为合伙人和其它层级的能力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合伙人更像是一个商人,优秀不是最有决定性的因素,更需要的是社交能力和人际网络,要能够得到其他合伙人的认可。
■ 平时的工作状态?
平时的工作状态其实蛮自由的,因为没有人管我。
实际项目的推行过程中合伙人不会干预太多,如果我负责的项目需要合伙人的资源支持,需要我自己主动去找他。
所以我的时间基本都是由我自己来安排,只要把事情做好了,九点半上班还是十点上班是无所谓的。
之前在测评公司工作,一个项目组的同事每天都能见到,有什么事情可以当面沟通。但现在的公司规模大很多,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邮件沟通,所以每天可能有上百封邮件需要处理。
■ 咨询行业的业务内容?
现在的咨询业务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比较高端的,客户自己做不了。需要外包到咨询公司里,让一群专业性强,也很聪明的人聚在一起,更快的获取信息,形成一个不错的方案去服务企业内部的人。
还有一种是客户不想做的无趣的工作,为了节省自己的项目资源所以外包出来。这种项目有时候我们自己做起来也感觉emmmm…
咨询公司到底是干啥的?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大(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咨询公司),我就以自己在tier2的管理咨询的工作经历分享一些些工作以来的经验吧
几年前有一部美剧叫做”house of lies”,主演是钢铁侠的好基友。抛开主角们扯淡的感情线和迷一样的收入水平而言(收入水平夸张程度可以媲美一部国产剧叫“我的前半生”),剧中描写的工作场景还是比较符合咨询的黄金时代。那时还可以靠几张ppt来忽悠忽悠,而现在不被忽悠就很不错了。咨询越来越要求干货。
我所经历的咨询的项目比较多和典型的有:长期战略制定,org & re-org 组织架构调整,entry strategy 市场进入, 尽职调查 (还有其它的一些分类,比如采购战略、生产战略、选址等)
- 长期战略制定
国内集团的长期战略项目在市场上基本上是被前三家垄断,而tier2的这些中国office更多的是参与到了一些各自擅长领域的mnc﹙multination company﹚的战略项目中。
- 尽职调查 & entry strategy
管理咨询一般做的是c ﹙commercial ue iligence﹚ 项目。分为f,c,l,v等,所谓尽职调查,一般是pe在投资一家企业之前,需要对这家企业进行营利性预测、了解他的财务以及法律风险。就像是如果我有了女儿要出嫁(两家公司要合并啦),我一定会先去了解下这个女婿有没有案底(l,legal ue iligence),再去了解他和他的家庭财务情况如何(f,financial ue iligence﹚,最后再请他喝个茶聊一聊,看看这个小伙子的人品和成长性(c, comericial ue iligence),而我会在喝茶的时候也会跟小伙子讲讲我女儿的好(v, venor ue iligence﹚
pe在作出投资决定前会经过好几轮的投资委员会审批,而简单得说,投资委员是否会批准这个投资,看的就是valuation(估值)是否合理。
f是在看现在他们的财务情况,l是在看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c则是在提供未来几年topline(指公司收入,因为一般作为财务报表的第一行,所以也叫topline)的增长性。而管理咨询公司在c项目里面需要给出的数字,其实就是一行:未来几年这个公司的经营收入会是多少。pe则会根据现在的财务情况和未来他们的预计,去将经营收入除去经营成本而获得每年的净利润,从而获得对企业的估值。everythin starts from the top.
而管理咨询需要在其中做的,就是将收入进行拆解。准备过case interview的可能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做这么多market sizing的题目,就是因为以后上项目了,每天都会面对一堆估算。比如我要估算一下我女婿的收入,就得将他的收入拆成工资、投资收益,工资又分奖金和基本工资….一步步拆解,得到一个相对估计精确的数字(每一步都有逻辑和市场信息支撑的才叫相对准确的数字)。这就是c项目。
的项目曾是咨询界避之不及的项目,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意味着铁定成为公司关灯的那个)。通常都是2-3周出一份报告。而且因为涉及到对公司的估值,相当于要从头到位(市场增长情况、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等)全部撸一遍。想想就害怕。
entry strategy其实跟项目的思路比较接近,但客户属性不同。entry strategy一般都是企业客户而非pe,企业客户更关注对生意的实际影响以及how? 比如说我司最最最经常做的项目就是药的revenue forecast,其实就是个市场进入项目。客户会准备研发一款新药,这个药能治xx病,想要看需不需要在中国上市。其实思路和一样,但企业更关注how:我该如何定位我的新药(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如何定价?是否要进医保?如何进医保?等等等等,这不简简单单需要一行数字,而是需要回答关于市场、竞争对手、自身的种种问题。思路相同,但目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