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主题的 创新性 ,契合当前学科领域内热点或者难点问题,并非自我意淫;
2、引用的是领域内前沿核心文献,非知网派,也不不能是百度派或者谷歌派,是对学科领域内前人研究的 充分文献检索和阅读、Literature review的足够分析 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有 明确的该学科内被大量使用或者证实有效的研究方法 ,不是自己新创的所谓“新方法”,研究方法的合理提出也是研究能力的一种体现,博士RP并不要求你创新研究方法,更多时候希望你有创新的topic;
4、有 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一个新的研究总是立足于解决学科内的重要学术问题,并非随意设计;研究问题提出后也要预设一定的研究假设,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去检验研究假设,进而在博士阶段的研究中去寻找可能的研究结论。
让我们一起模拟一下写研究计划的心路历程,真实感受会面临到的 种种难题:
首先,如何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目标? RP第一步—— 选题 !!
在最开始就难倒了一大片申请者。 虽说,入学后研究方向可以进行调整,但对于研究领域和目标的选择将是学校和导师对你能力认知的重要评价标准。 博士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当 要结合自己的兴趣领域和行业的前沿动态 ,而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就产生了……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 大致的研究方向 。 举个例子,假如你申请管理学专业,那么你要首先找到感兴趣的 领域方向 。 有的同学刚开始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对这个领域掌握得还很浅,自己无法判断出哪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该去看看目标导师的主页,跟随他的脚步吗?还是搜索领域前沿论文,争取走在时代前面?还是抓住自己曾经感兴趣或者有所研究的领域,执着前行?
在这一步,就需要 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和一次又一次地分析,判断和选择。
有人, 兴致勃勃地选定了题目,结果一查,才发现出大问题 : 想写感兴趣的题目,但选题却太过 落后 ,都是几十年前教科书上都研究过的问题,很难产生新价值; 想写有潜力的题目,却发现和自己的兴趣领域 无法深入联系起来 ,或者 根本没有合适方向的导师 ; 还有很多人,选择的课题太过 空泛开放,不够具体 ,比如上来就是” 我要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 “,或者是 ”中国人未来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 设计研究根本无从下手,辅导RP的老师会直接崩溃… 写RP的时候,需要时刻拷问自己: 这项研究的意义重要在哪里?是否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这项研究能够为社会或者科研群体作出什么贡献? 为什么现在是开展该研究的好时机?
这些,都是可能面临的问题, 需要不断阅读大量的文献来进行构思和调整。
其次,能否制定出实际可行的研究方案? 确立了 明确的研究课题, 接下来就要 写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首先就是 研究方法: 很多人对研究方法没有概念:或是百度上随便搜一个带方法的字眼,就直接当作自己的研究方法;或是不加变通,照搬相似领域研究的研究方法;或是自己胡编一个自以为创新的新方法,完全不考虑此方法是不是经过大量实践验证的可行办法… 其次是 研究假设: 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环节,提出问题后默认以后都会解决的,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在这一点上敷衍略过,导师就根本看不到你对学术的认真和热情;可是想要详细写出预计情况和方案,又是一笔令人头疼的大麻烦。 研究时间规划 也是很多同学不会注意到,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毕竟博士的研究时间还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这是博士的任务。 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注定要用一生甚至好几辈的科研人奋斗才有可能有成果的话,那这个问题就太过重要了,不太适合作为博士阶段的研究问题。
写作过程中,严格的学术规范 又成了大难题 RP中能显示的,除了科研方面的能力,还有 申请人的思维逻辑和学术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RP的 学术性 是第一要务,该引述的文献就一定要真实引述。
可常常碰到的实际情况是:看过的文献明明记得有这个结论,却已经忘记是哪一篇;为了保证准确,找到文献出处,又回头重新读了20+文献,最后还是靠万能的Google Scholar才找到文献来源… RP的 文献格式(Reference Style) 也要根据学科类别做相应的调整,比如法学专业的避不开OSCOLA,商科的很多都是Harvar。而且很多学校也都制定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定制版Harvar,这就导致使用的时候要一个一个去查阅对应的要求。也有很多同学更偏好万能的APA格式。当然,有时候可以用万能的"cite this for me"来解决,也有各种文献管理软件,如En Note等等,可是到具体写作的时候,很多同学又懒得重新学习一个新软件,这就导致最简单最基础的 格式问题 ,成为RP中不可预料的附加作业。 至于最基础的语法和措辞就更不用说了,自然是要处处小心,字斟句酌。
好不容易搞定了专业内容,在 学术写作 时,让人又得愁掉好些头发…